你喜歡人類嗎?我反正不太喜歡。這種不喜歡不是說厭煩自己作為人類,而是我不喜歡由人類形成的群體,以及通過這個群體對外擴張性所形成的更大的群體。例如戰爭、邪教、飯圈文化、烏合之眾等等這一類群體——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:需要人拋棄個體屬性,以復數的形式所組成的某種組織,而這個組織的意識便會奪取原本作為一個人該有的個人意識。
文章開頭說得有點太晦澀了,簡單來說,我不喜歡人類,特別是抱團性質的人類。
不知道你在學生時代是否是某個小圈子里面的成員,或者你是被某一個小圈子排擠的人。我屬於後者。
我有很長一段時間,都會跟某幾個小圈子的人形成對立的局面。前幾天我在《好人和壞人》里面自我檢討了一番,有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我過去習慣性地樹立假想敵,所以把自己主動放在了與某一個小圈子的對立面上。有趣的是,在與小圈子對立的時候,我對立的對象看上去是好幾個想法不同的人,但事實上,我被孤立的原因對他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摸一樣的。他們可以整齊劃一地以某一個點,和我形成對立。就算其中有一個人過去和我的關系非常要好,但因為進入到了他們的圈子,對方對我的討厭也是由衷的,並且能夠將過去與我要好關系的經歷,都非常細致地拆分成各種「疑點」,以證明我確實值得被他們討厭。
我也有試過抱團,但是很快會意識到,為什麽他們所說的那些別人「作惡」的點,對我來說都情有可原,甚至我會幫他們解釋為什麽對立者的行為是可以被理解的——結果到最後我也成了被排擠出圈層的人。所有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既不合群,但內心其實非常渴望能夠被群體所接受。而這種內在矛盾最終促成的,便是我在每個圈子都遊刃有余,但是圈層之間出現了矛盾,我是第一個被當成對方的「內奸」而被排擠在外。
直到我接觸到了一個哲學觀念——「他人即地獄」。我才漸漸地接受了我不合群,但是又極其想要融入到群體之中的心理。
不過今天並不是在這里探討這個哲學話題,而是我又趁著水星逆行懷念舊人舊事的時機,把一個過去的思考給揪了出來。我在整個高中時期都覺得很「孤獨」,這種孤獨有一半是來源於自卑和自負的混合,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,想要努力地證明自己與別人觀點上的不同,甚至有的時候會和別人的思考模式對著幹。這種叛逆的心理應該是很多人都會經歷的過程,只是反饋出來的行為模式不太一樣。例如有的人總是抱怨自己懷才不遇,而有的人總是覺得自己有過人的能力等等。「孤獨」的另一半,和這種自負的心理恰恰相反。
你可以試著回想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,是否有這樣一個「孤獨」的時期。一部分人應該會非常熱衷於「情誼」,覺得自己在學生時間建立這一輩子都不會忘卻的情誼,結果各奔東西之後甚至會為這段宣誓過的情誼感到羞恥;另一個部分人會非常不擅長於「情誼」,所以他們常常把自己偽裝得酷酷的,冷眼旁觀整個世界,甚至會不屑於別人深厚的「情誼」。(我怎麽覺得我前半段寫的各奔東西,就是在不屑於)
但是他們真的是不需要「情誼」嗎?一半是自負,總覺得自己不被認可;那另一半,其實就是反過來的極端,想要被別人認可。但是因為自己不善於表達,沒辦法融入到圈層之中,就更是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,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——結果,他們還是想要被人認可。這樣的惡性循環出現之後,要麽這個人就徹底走火入魔,變成唯我獨尊,要麽就徹底變成了不再願意開口說話的人,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願意被人打擾。
這個時候,對「他人即地獄」的哲學思考,就有兩種完全極端化的理解模式。對於覺得自己特立獨行但是又極其渴望被關註的人而言,「他人」就是「地獄」,因為是他們的存在,造就了自己的懷才不遇,因為他們的不理解,才讓自己感受到了莫大的孤獨;另一種理解,則是相反的,「他人」依舊是「地獄」,但這種地獄不是導致自己被墜落到地獄的因,而是自己太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,努力地活出了不屬於自己但是迎合別人的模樣,這個地獄更像是你墜入到這個怪圈之後的果。
顯然,中年後的自己,更偏向於後者的理解。很多人之所以覺得活在了別人製造的「地獄」里,不就是因為太想要活出在被人眼中的模樣了嗎?當然反過來,如果你不符合別人的期許,活出了與別人眼中不一樣的你,你說不定也是別人的「他人即地獄」。
所以為什麽我會在開頭說我「討厭」人類,當我們作為個體的時候,我們對別人產生了期待,希望他能做出你想要的成就、或是滿足你的虛榮、或是對比我們的前任做得更好,只要你有了妄想和期許,我們就成了別人的「地獄」;但是如果我們是和一個群體相關,我們想要融入,但是我們又會被拋棄,我們要拋棄自己的認知,用烏合之眾的價值觀欺騙自己的個性,把自己徹底同化成這個圈層的人——這他媽才是真正的「地獄」。
但事實就是這麽殘忍,如果沒有「他人」,我們所堅持的「個體」也不復存在。如果沒有烏合之眾的傻逼,又怎麽能證明還有人活得清醒?沒有了地獄,我們又怎麽知道什麽地方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