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天花了一整個下午完成了昨天發布的刻意寫作,腦容量瞬間榨幹,這兩天又只能說說身邊發生的事情,不要去打擾到潛意識冷卻讀條。
自從微信有了折疊聊天群功能以後,我就把天天轉發「就在剛剛,發生了重大事情!」「再不看就晚了」「這個東西每個人家庭都有但危害巨大」這類文章的家庭群給屏蔽了。順帶還折疊了很多無關緊要的群,所以今年過年似乎少了要「搶紅包」的動作,對很多人來說,這樣豈不是年味少了一大半,對我來說倒是清閑了許多。之前屏蔽家庭群時,我媽還會單獨來找我,讓我也領一領群里的紅包,然後給各個長輩也發發紅包,圖個過年的熱鬧。今年不僅懶得來找我,甚至連她都懶得在群里發紅包了,指揮我爸發了幾個紅包,這個年就算過了。
因為疫情關系,已經連續兩年,渴望大家族在年終聚會的長輩們,才發現年輕人比他們更怕死,都不願意按照老人家的安排聚會吃飯,結果就連團年飯都沒有了。這又多了更多的清閑。倒是住在養老院的幾個老人家,吃完團年飯之後,都端著手機準備搶養老院微信群里由院長、書記發出的紅包,連電視都懶得看了。這就算是過年了。
寫這個題目其實並不是想吐槽現在的家庭關系,而是突然想起了一種很久以前流行的搶紅包方式。就是一個人在群里發分成十幾份的隨機紅包,參與搶紅包的人,一旦在本輪搶到了最多的錢,就是下一輪要發布隨機紅包的人。就這樣這種搶了又發發了又搶的紅包遊戲可以持續整個除夕晚會,其實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明白這個遊戲規則里的邏輯,搶到最大的並不一定是贏得最多的。而那些細水長流每一輪都不多不少的人,說不定最後一個紅包沒發,還倒賺了不小一筆。
為什麽會有人設定一個「搶得最多就要發紅包」的規矩呢?我不是一個會耍錢賭博的人,但是倒會打打麻將炸炸金花鬥鬥地主,甚至連德州撲克我都會。小時候在打麻將的茶館陪外婆打過麻將,在那里似乎就已經開始了這樣的規則——當天下午收場之前,麻將桌上贏得最多的人需要給那一天的「板板錢」(意味麻將桌的租借費)。這種不成文的規定,就算是再吝嗇的鐵公雞也必須遵守,因為如果他違反一次,下次就不會有人再跟他搭夥結伴玩麻將了。有的時候,為了維系這種不成文規定的神聖性,如果兩個人贏錢的數目相同或是幾塊錢之差的相近,那本場的「板板錢」則由兩個人共同承擔。就算這樣,也沒人有任何怨言,因為這就是這里的規矩,一旦破壞,會留人話柄一傳十十傳百,最後導致損失了人格名譽——要知道,賭博耍錢最最重要的不是賭術如何,而是這個人到底有沒有信譽,是不是耍奸弄詐之人。
縱觀下來,我好像也只能從這件事情的記憶里,找到的最接近「搶得最多就要發紅包」的規矩。前兩份工作在過年期間,老板很喜歡發發紅包振奮振奮新一年的氣氛,在這里也有非常嚴謹的搶紅包規則。不僅僅有剛才提到的「搶得最多就要發紅包」,他們還有一套嚴格的「執法標準」。例如每一次發布的紅包,總有幾個人在最開始就能搶到紅包,那這個人就會被認定是「開掛」搶紅包了。無論這個人有沒有「開掛」,只要他連續在前三搶了幾輪紅包,都會被標記為「耍奸弄詐」的人。而這時,群里面那些沒有搶到紅包,或者每次都搶幾分錢的同事,就會聯合起來,要求理事者把這個「開掛」的同事踢出去。這個時候群里面陰陽怪氣的對話非常有趣,都是冷嘲熱諷諷刺這個員工的。心里有鬼的員工,確實會關閉了「外掛」,以證清白。但如果真的是手速快網絡好的同事,下一輪也只能委屈自己控製住自己的手指,不要去點那個似乎能給他帶來用不盡的黄金財富的紅包。
他們稱這一系列的規則叫做「公平」。但是搶紅包的事情本身就不是公平的,不對等的紅包數量,隨機紅包,搶到最多的還要倒貼錢出來發紅包,這一系列考驗手速、人品和心態的搶紅包規則里,到底有什麽樣的公平啊?搶到最少的人,嚷嚷著要搶到最多的掏出更多的錢。搶到最多的人只能自認倒黴倒貼錢發出紅包,甚至還要重新去搶自己的紅包。夫妻都在一個公司的,兩個都要精打細算地搶一個池子里的紅包,就算有一個搶到最多也是賺的。連續好幾局都是最早搶到紅包的,所有人都懷疑他開掛。連續好幾局都沒有搶到紅包的,要被人嘲諷人品不好……
搶個紅包,還能搶出個「公平」?哦對,我又找到一個跟「搶得最多就要發紅包」相似內核的說辭,我忘記那個詞叫什麽了,好像是什麽什麽富裕。